防爆接线盒的安装与维护,核心是 “保持隔爆结构完整"“确保密封无泄漏"“规避电气火花风险",需严格遵循 GB 3836 系列标准,适配爆炸性气体 / 粉尘环境,具体注意事项按 “安装前 - 安装中 - 日常维护 - 异常处理" 全流程划分如下:
环境适配性确认
明确安装区域危险等级:若为爆炸性气体环境(如化工车间),需确认气体组别(IIA/IIB/IIC)和温度组别(T1-T6),接线盒防爆等级需≥区域要求(如 IIC 类区域必须选 Ex d IIC 型,禁止用 IIB 类);若为粉尘环境(如面粉厂),需选 Ex tD A21/A22 型,防护等级≥IP65。
避开风险点:安装位置远离易燃物泄漏源(如管道接口、阀门)、高温设备(如加热炉),与地面 / 墙面保持≥100mm 间距,避免粉尘堆积或液体浸泡(如排水沟上方、喷淋区)。
设备与配件检查
外观无破损:接线盒壳体(铸铝合金 / 不锈钢)无裂纹、变形,隔爆接合面(平面 / 圆筒型)无划伤、锈蚀,表面粗糙度需≤Ra6.3μm(可用手触摸,无明显凹凸感)。
配件齐全合规:自带的密封胶圈(全氟醚 / 丁腈橡胶)需无老化、变形,规格与接线盒匹配;紧固件(螺栓、螺母)需为镀锌或不锈钢材质,且附带弹簧垫圈(防振动松动);格兰头(电缆密封接头)需与电缆外径匹配(间隙≤0.1mm),禁止混用非防爆配件。
壳体安装:防振动、保间隙
固定方式: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墙面 / 金属支架上,螺栓需对角分次拧紧(力矩按说明书要求,如 M8 螺栓力矩≥8N・m),禁止过度拧紧导致壳体变形,破坏隔爆接合面。
隔爆接合面保护:安装时避免工具(如扳手)划伤接合面,若接合面有轻微锈蚀,用细砂纸(400 目以上)轻轻打磨,不可去除金属层(确保接合面长度:平面型≥25mm,圆筒型≥20mm),打磨后薄涂一层防爆润滑脂(厚度≤0.1mm,禁止用普通黄油)。
电缆与接线:防火花、强密封
电缆选型:需用阻燃防爆电缆(如 ZR-YJV22),外径与格兰头孔径匹配(偏差≤0.5mm),禁止使用多股软线直接接入(需压接铜鼻子,铜鼻子需镀锌或镀锡,避免氧化)。
接线规范:剥线时避免损伤电缆绝缘层,线芯裸露长度≤5mm,接线端子(黄铜材质)需拧紧(力矩≥2N・m),禁止线芯虚接(虚接会产生火花);不同回路的线缆需分开排列,避免交叉接触(防止短路)。
密封处理:格兰头安装时,先套入密封圈,再将电缆穿入,拧紧格兰头螺母至密封圈轻微变形(确保无电缆松动,用手拉扯电缆无位移);多余的电缆入口需用盲板(防爆型)密封,盲板与壳体间需加密封胶圈,螺栓拧紧至密封胶圈压实。
接地与标识:保安全、易识别
日常巡检(每日 1 次)
定期维护(每月 1 次,断电操作)
打开壳体检查:断电后等待 30 分钟(确保环境无气体残留),用防爆工具打开接线盒盖子,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氧化(若有氧化,用细砂纸打磨后重新拧紧),线缆绝缘层是否完好(无老化、开裂)。
隔爆接合面维护:清理接合面粉尘,重新涂抹防爆润滑脂;检查接合面间隙(用塞尺测量,平面型间隙≤0.1mm,圆筒型≤0.05mm),若间隙超标,需更换壳体或调整安装位置。
密封与接地复查:检查格兰头密封情况,若电缆有位移,重新拧紧螺母;复测接地电阻,若≥10Ω,清理接地端子锈蚀,重新紧固并涂防锈脂。
常见故障处理
禁忌操作
禁止带电打开壳体:即使确认环境无气体,也需断电后操作(带电打开可能产生电火花,引燃残留气体)。
禁止私自改造:不可切割壳体、扩大电缆入口、更换非防爆配件(如用普通螺栓替代防爆螺栓),改造会直接导致防爆失效。
禁止长期带病运行:若发现壳体裂纹、隔爆接合面严重损伤,立即停用,更换新接线盒,不可维修后继续使用(维修无法恢复隔爆性能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