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爆光栅和防爆对射的安装与调试需严格遵循防爆安全规范(如 GB 3836 系列标准)和产品说明书,核心目标是确保设备在易燃易爆环境中稳定运行,同时避免因安装不当引发安全隐患。以下是两者通用的安装调试流程及针对性注意事项:
无论安装哪种设备,前期准备需优先满足防爆和安全基础条件,避免违规操作:
环境确认
工具与配件准备
设备检查
两者安装核心差异在于光束数量与对准难度(光栅多光束需整体校准,对射单 / 双光束对准简单),但防爆接线、固定方式一致。
打开设备防爆接线腔(需用防爆工具拧开螺丝,避免损坏防爆面),将外部线缆穿过防爆格兰头(线缆直径需与格兰头孔径匹配,密封紧实,防止可燃气体进入)。
按照设备接线图连接线缆:
电源线(L/N):接对应电压(如 AC220V 或 DC24V,需与设备额定电压一致);
信号线(如报警输出、故障输出):接 PLC、报警控制器或声光报警器,需区分正负极(若为 NPN/PNP 输出,需与后端设备信号类型匹配);
屏蔽线:一端接设备接地端子,另一端接系统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,避免电磁干扰)。
接线完成后,整理腔内线缆,确保无交叉、挤压,接线端子紧固(防止虚接发热),然后盖紧接线腔盖板,防爆面涂抹少量防爆润滑脂(增强密封性),螺丝对角均匀拧紧(扭矩需符合说明书要求,避免过松导致密封失效,过紧损坏螺纹)。
对射仅有 1-2 束光束,对准难度低:
接通发射端电源,观察发射端指示灯(一般为红色常亮,代表光束正常发射);
站在接收端一侧,用肉眼或专用瞄准器(部分产品自带)观察发射端光束是否对准接收端的 “接收窗口";
微调接收端支架角度,直到接收端 “信号指示灯" 常亮(如绿色常亮,代表光束接收稳定),若指示灯闪烁,说明光束未对准,需进一步调整。
调试需分 “功能调试" 和 “防爆合规性检查" 两步,确保设备既好用又安全。
强光干扰:用强光(如太阳直射、强光手电)照射接收端窗口,观察是否误报(合格设备应具备抗强光设计,无误报);
粉尘 / 雾气干扰:若现场有粉尘(如煤矿)或雾气(如化工车间),可模拟环境(如喷洒少量水雾),观察设备是否稳定(无异常报警);
电磁干扰:靠近现场其他电气设备(如电机、变频器),观察设备信号是否稳定(屏蔽线接地良好可减少干扰)。
若对射探测距离过远(如 50 米以上),可能因光束衰减导致灵敏度下降,可通过设备上的 “灵敏度旋钮" 调节:
密封检查:检查所有防爆部件(接线腔盖板、格兰头、设备外壳缝隙)是否密封紧实,无松动、漏气(可采用肥皂水涂抹,观察无气泡产生);
接地检查:用万用表测量设备接地电阻,确保≤4Ω(接地不良可能导致静电积累,引发爆炸);
通电发热检查:设备通电运行 30 分钟后,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接线端子、外壳温度,确保≤设备额定最高表面温度(如 T4 等级≤135℃),无过热现象;
标识张贴:在设备附近张贴 “防爆设备,禁止擅自拆卸"“危险区域,请勿靠近" 等警示标识,提醒现场人员。
严禁违规操作:
后期维护预留:
特殊环境适配:
通过以上流程,可确保防爆对射和防爆光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安全、稳定运行,实现预期的防护功能。